首页 >> 合作交流 >> 交流动态

交流动态

遗传与发育所农业资源中心为河北省冬小麦抗旱保丰收献计献策

发表日期:2010-03-01来源:放大 缩小
  去冬今春,我国黄淮麦区出现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到目前降水量仅为常年的8 %左右,对黄淮麦区夏粮丰收造成了极大威胁。针对河北省冬小麦旱情,中科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依据多年来农业水资源及节水农业研究基础,近日组织科研队伍深入太行山山前平原和黑龙港低平原区冬小麦主产区的近20个县开展了土壤墒情、苗情实地考察,结合多年的定位试验和实地考察数据,向河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冬小麦科学抗旱节水保丰收的建议。
  科研人员在实地考察中发现,河北省冬小麦播前降雨较多,土壤墒情较好。多数麦田趁墒适期播种,冬前苗情好,苗情差的麦田较少;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气温较常年偏高,至越冬前无有效降水,再加上大多数麦田为秸秆还田,播后未实行镇压,上层土壤疏松,土壤失墒情况严重。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进行冬灌的麦田,目前土壤墒情良好,0~10cm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10~20cm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2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根据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的长期研究结果,冬小麦返青期是对缺水不敏感的生长时期,适当水分亏缺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目前冬灌麦田主要根系层(0~60cm)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的60%,能够满足冬小麦起身前的需水要求。因此,进行了冬灌的麦田目前没有发生干旱胁迫;没有冬灌的田块,目前土壤墒情因土壤条件的差异出现明显的不同。在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壤持水能力强的山前平原的元氏、栾城、高邑等没有冬灌的麦田,土壤墒情条件基本上还是比较好的,只有表层0~5cm出现了干土层,由于冻融现象,10~40cm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5-70%左右,基本能够满足小麦在该时期的需水要求。但在持水能力差的砂壤土或秸秆还田粗放整地质量差的地块,土壤墒情差,表层0~20cm的土壤含水量已经接近于有效含水量的下限或凋萎湿度,小麦受旱严重,如在黑龙岗地区没有冬灌的麦田,有死苗现象发生。

  目前冬小麦管理技术措施要依据土壤墒情分类管理。已冬灌的麦田,暂不进行灌溉,越冬后第一次灌溉可推迟到起身~拔节期。

  农业中心的科研人员建议,目前可采用镇压、锄划等措施,达到踏实土壤、增温保墒、促苗早发;没有进行冬灌土壤墒情特别差的麦田,目前在中午前后可进行小水量保苗灌溉,同时防止灌水量过多遇到低温,灌水结冰对小麦返青带来的不利影响;没有进行冬灌而墒情比较好的麦田,可在日平均温度达到3℃以上,土壤完全化冻后,进行返青水灌溉,以解除旱情。

  另外,提前做好灌溉设施的维护、安装,确保灌溉设备能够正常工作,不耽误灌溉;农技部门应及时进行土壤墒情监测,掌握麦田墒情动态,科学发布墒情预报和灌溉管理指导;加强资金投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基础条件,加快抗旱保墒农机具的研发和示范推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