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成果 >> 概况

概况

中心2009年研究进展

发表日期:2010-03-10来源:放大 缩小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现有《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和《河北省节水农业》2个重点实验室,有11个创新研究研究组,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入选者3名。2009年围绕着国家需求和科学发展前沿,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生物技术,生态系统管理等主要研究领域取得较好进展。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三完成单位),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级其他奖励2项;发表论文121篇,其中SCI收录44篇,EI收录11篇,ISTP收录1篇;获授权专利14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省级品种审定3项。

  在水资源与农业节水研究方面,杨永辉小组对华北81个气象台站的长期观测数据研究表明,自1960年以来日照时数以–8.29小时/年的速率递减,风速是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沈彦俊小组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的能量通量以及蒸散变化规律和特征进行了分析表明,基于涡度相关技术的2008年与2009年能量变化总体趋势一致,极值出现时间受气象因素影响有所差异;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同位素特征不同,表层重同位素富集明显。张喜英小组对从70年代到现在大面积推广的冬小麦品种生长在现在同样条件下的根系生长、发育及其对土壤水分利用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冬小麦从过去到现在品种总根长的减少主要发生在上部土壤中,根长的减少意味着作物分配到地下根系生长的干物质减少,对作物地上部分的生长更有利。

  在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方面,李霞小组首次在大豆功能固氮根瘤中鉴别和克隆了miRNA和其靶基因, 揭示了miRNA在大豆固氮效率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揭示固氮效率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安调过小组设计、筛选了956对EST引物,获得了312对黑麦染色体组特异的标记和28对黑麦染色体臂特异的标记用来检测鉴定黑麦的14个染色体臂,填补了此方面研究的空白。李俊明小组利用八倍体小偃麦BE-1和新型1RS/1BL易位系选育出具有农艺性状良好,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强筋的小麦/黑麦/偃麦草三属材料,丰富了小麦改良的遗传基础。

  在生态系统管理方面,胡春胜小组发现氮肥施入和灌溉会触发土壤空气中大量N2O的产生,导致表层30cm处N2O的正排放高峰和60到300cm处N2O向下扩散的负排放峰,N肥施入显著增加了30到60cm的N2O年际排放总量。刘金铜小组用流域水文模型(SCS模型和SWAT模型)探讨了采矿活动这一陆面过程对生态水文的影响,随着采矿面积的增加,地表雨水入渗系数降低、径流系数增大;产流时间减少,洪水洪峰的时间提前,洪峰流量显著提高,生态危害增大。张万军小组对太行山植被的演替研究表明,随演替时间增加,群落生物量和多样性增加,太行山生态系统经历了从多年生草本到多年生灌木,从低级到高级进行了演替。

  2009年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通过河北省评估并被评为第一名。我中心培育的小麦“科农199”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省4个省的秋播植面积达到626万亩,目前累计推广1000万亩以上。同时,为加强中心与石家庄市的合作,2009年与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就建立长期科技全面合作关系签署了合作协议。2009年,中心购置稳定同位素质谱仪1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