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所庆四十周年 >> 新闻动态 >> 活动新闻

活动新闻

河北省诗词书画界艺术家走进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栾城站进行采风创作

发表日期:2018-06-04来源:放大 缩小

 

    

  近日,应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邀请,河北省诗书画印艺术研究会组织诗词书画界二十余位艺术家走进栾城站进行采风创作。 

  栾城站站长沈彦俊研究员首先向艺术家们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谢意,介绍了栾城站概况和自建立以来不同发展时期的主要科研工作重点以及获得的研究成果、对社会的贡献等,之后带领艺术家们参观了栾城站的试验场和各项长期定位试验,讲解了节水试验、水分平衡观测试验、土壤氮素循环原位监测试验、育种试验以及由于地下水超采形成的深厚包气带相关的水文生物地球化学等诸过程的大型观测研究设施等。 

  艺术家们对栾城站在不同历史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肯定和赞许,并对各项田间试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感叹农业之重、农民之苦、农业科技之艰辛。之后诗人们以试验站的工作为题材进行了诗歌创作,书画家们围绕着农业和科技、以及诗人们所做的诗歌为主题挥毫泼墨。采风期间艺术家们在栾城站共创作了几十篇书画作品,完成十几首诗词。 

  本次活动由燕赵青春诗社原社长、河北省诗书画印研究会诗歌委员会原主任张雷精心组织,邀请到河北省著名书法家熊基权、李革新、冯栋梁、赵彦林、龙海波、牛建新、杨景振等十人和诗词界十一人参加。 

  这次诗词书画艺术家走进栾城站的活动是在新研发楼高水平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并纪念CERN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的背景下开展的科普活动之一,是一次科研与艺术的结合,也是科研工作走进艺术家视野、艺术创作促进科研创新的一种尝试。一天的活动成果丰硕,栾城站将继续借助新的平台向社会各界推介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扩大对外交流,让社会各界更多了解科研工作。(供稿:许亚宾) 

    

  部分诗歌和书画作品摘选如下: 

    

  七绝二首 中科院栾城站 

  ——张雷 

  丛禾田梗似诗行,基地精英集万方。 

  梦笔悯农播异彩,菁菁园里有华章。 

    

  游人对此忆桃源,莫道桃源适种田。 

  五柳先生今若在,会携诗笔驻新栾。 

    

  七律二首 中科院栾城站 

  ——张雷 

  清凉伴我到城南,结客同游测验田。 

  万顷波涛如碧海,一夕风月似桃源。 

  谁知寂寞红尘外,欲领农桑世界巅。 

  驿馆方歇思入梦,漫乘幽趣复开轩。 

    

  我来基地访群贤,望尽青波似海天。 

  平野闻香尤馥郁,稼轩种树亦酣然。 

  忍将离梦酬犁梦,拟把词园比此园。 

  多少英华皆俊彦,欲播大爱满桑田。 

    

  七绝·中科院栾城站采风(新韵三首) 

  ——舜子(孙万顺) 

  (一) 

  冀中福地话栾城,生态兴农克秀峰。 

  科技创新结硕果,驰名海外誉魁星。 

  (二) 

  生态农耕势必行,栾城试验领先锋。 

  良田节水新模式,技术攻坚智巧工。 

  (三) 

  放眼栾城翠满园,农功科技育肥田。 

  今朝挥汗植乔树,留取余荫庇世间。 

    

  七绝  农墒故里 

  ——顾永伟 

  屠苏百里育荒原,四海清明兹地含。 

  乘此东风犹在日,不辞劳苦为桑田。 

    

  五律二首 

  访中科院栾城站感赋 

  ----张占宣 

  风轻丽鸟鸣,一路访栾城。 

  麦浪翻成海,田畦列做兵。 

  释肥推缓控,节水助先行。 

  三十年坚守,能将岁月倾。 

    

  诗墨桑野 

  ----张占宣 

  墨润绮田桑,诗呈七彩堂。 

  禾锄应小满,脚步正轻装。 

  高卧鸡鸣远,推窗麦野长。 

  熏风无碍过,催遍稻梁黄。 

    

  过农研中心 

  ——苏卫强 

  五月骄阳暖,携诗进雅园。 

  风清梳麦浪,水润孕穙轩。 

    

  题农研专家 

  ——苏卫强 

  骄阳似火炙青芒,纵陌横阡谱乐章。 

  阅案钻研真秀士,躬耕劳作育农桑。 

    

  赞中科院栾城农研站 

  ——苏卫强 

  青黄伴影待骄阳,布谷嘤嘤唱瑞祥。 

  静立圃中观麦浪,激拴猿马赋耕忙。 

  层层垒垛书光景,粒粒堆积备岁荒。 

  服务三农忧社稷,福泽华夏有良方。 

    

  五绝.赠沈站长 

  ——张东杰 

  栾人不知味,站里始得寻。 

  农日起何时,科风起玉樽。 

    

  五绝 访栾城生态农业实验站 

  ——提畅 

  辛勤问麦忙,巧手育农桑。 

  种月和清梦,悠然赋句长。 

    

  七绝  栾城农业生态科技采风 

  ――李革新 

  诗墨风流集古栾,满堂才俊共挥椽。 

    老翁到此来欢聚,人过七旬亦少年。

 

 

 

 

 

 

 

 

附件: